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5篇
财政金融   23篇
工业经济   140篇
计划管理   328篇
经济学   183篇
综合类   103篇
运输经济   8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220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Research Summary: This study addresses a theoretical dilemma regarding how alliance network constraint (reflected by network cohesion) affects a firm’s alliance formation with new partners. Using a network pluralism approach, we separate a firm’s ego alliance network into two activity‐based networks—an exploratory network and an exploitative network—based on the primary value chain activity involved in each alliance. We argue that the cohesion of exploratory or exploitative networks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effect on the addition of new partners in the same activity‐based network, an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ddition of new partners in the other network. Result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largely support our predictions with one exception.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both scholarly understanding of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alliance practice. Managerial Summary: The structure of firms’ ongoing alliance networks may have paradox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ir efforts to search for and form alliance with new partners. That is, when a firm’s alliance partners are tight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cohesive network tends to both encourage and impede the focal firm to add new partners. We resolve this dilemma by showing that when a firm is deeply entrenched in a cohesive alliance network conducting a certain type of activities (e.g., R&D activities), it may not easily add new R&D alliance partners. However, it may still be able to escape from the cohesive R&D alliance network by seeking new partners conducting other activities (e.g.,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技术联盟:动因、效应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技术联盟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被愈来愈多的人认为是一种知识联盟,是一种独立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联盟的动因在于:获取与企业核心技术相关的上下游技术、适应网络竞争的需要及促进研究与开发等。跨国公司技术联盟既给合作方带来一定的积极效应,同时也产生相当的负面影响。在当前,跨国公司技术联盟对我国企业进行技术联盟与合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态联盟 (VirtualEnterpriseAlliance,VEA是 2 1世纪信息社会生产的主流组织形式 ,选择和确定联盟伙伴是建立动态联盟的关键环节之一。盟员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联盟企业的总体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构建动态联盟盟员的实施评价体系基础上 ,提出一个修正的AHP算法 ,  相似文献   
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participating in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rivals affects the relative competitive positions of the partner firms. The paper builds on studies tha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utcomes of scale and link alliances. The study argues that the more asymmetric outcomes of link alliances translate into greater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market shares of the partner firms, due to unbalanced opportunities for inter‐partner learn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We find support for this argument by examining 135 alliances among competing firms in the global automobile industry, from 1966 to 1995.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及其中国现实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劳动力市场发展历史来看,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一般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横向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另一种是纵向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文章针对中外学者对此的不同看法及其现实问题展开讨论,试图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问题进行小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凌廷亮  李俭 《电力技术经济》2005,17(6):21-23,36
提出了重组专业化的变电检修总公司的战略思路,对电网企业与总公司之间发展新型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以战略思维构筑战略联盟,保持合作联盟,实现共赢与发展.分析虽是对检修体制改革,同时也是对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供应链中供应方面存在的相关局限性。构造了双方供应和制造商之间的博弈模型。该模型主要特点是双方 供应之间的二阶段博弈所形成的质量和价格策略。在此条件下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进行讨价还价。以分配整体利润。指出了供 需双方在讨价还价时存在惟一的子博彝精炼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8.
战略联盟信息系统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战略联盟信息系统整合的目的,必要性,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了战略联盟信息系统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战略联盟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的二难困境——加盟企业以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投入战略联盟,从中受益的同时,也有可能因盟友的学习而丧失其竞争优势——的分析,以战略联盟形态划分和核心竞争力的分类为基础,构建了二者的匹配框架,并提出其对企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归纳新的市场条件下渠道发展的新动态,并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这些新动态产生的原因,以便为企业的渠道设计决策和渠道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